DB23/T 3588-2023解读,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引领绿色环保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23/T 3588-2023》解读,发布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推动绿色环保进程,指南详细阐述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污染防治措施,助力构建安全、环保的实验室环境,开启绿色环保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多,对环境构成严峻挑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的危险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我国最新颁布了《DB23/T 3588-2023 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广大实验室提供科学、实用的污染防治指导。

DB23/T 3588-2023解读,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引领绿色环保发展,DB23/T 3588-2023解读,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引领绿色环保发展,2,创新,2023,第1张

《DB23/T 3588-2023 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由我国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发布,旨在规范实验室危险物品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旨在降低危险物品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该指南适用于各类实验室,涵盖了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

实验室危险分类

指南将实验室危险物品分为以下几类:

  1. 无机危险:包括废酸、废碱、废盐、废催化剂等。
  2. 有机危险:涵盖废溶剂、废油、废有机溶剂、废药品等。
  3. 感染性危险:涉及实验动物、感染性实验材料等。
  4. 放射性危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物质等。

实验室危险收集与贮存

  1. 收集:实验室需设立专门的危险物品收集容器,并对各类危险物品进行分类收集。
  2. 贮存:危险物品应存放在符合防雨、防渗、防漏、防挥发等性能的专用储存设施中。

实验室危险运输

  1. 运输工具: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运输工具进行危险物品的运输。
  2. 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物品泄漏或污染。

实验室危险处置

  1. 处置方式:根据国家规定,采取填埋、固化、稳定化等方式对实验室危险物品进行处置。
  2. 处置单位:实验室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危险物品处置单位进行专业处理。

指南实施与监督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应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制定完善的危险管理制度。
  2. 定期自查: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自查,确保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 环保部门监管: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DB23/T 3588-2023 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的出台,为我国实验室危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实验室应认真贯彻实施该指南,切实加强危险污染防治工作,为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期待有更多相关政策的出台,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创美好未来。

标签: 2创新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