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61/T 1711-2023 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61/T 1711-2023 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解读,旨在规范生猪养殖,保障食品安全,规程详细介绍了产地检疫流程、技术要求,提升养殖户防疫意识,确保生猪健康,维护市场秩序。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生猪养殖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我国正式颁布了DB61/T 1711-2023《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养殖户、检疫人员及相关企业全面理解与有效执行。
DB61/T 1711-2023《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生猪产地检疫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生猪产地检疫的基本要求、检疫流程、检疫方法以及记录要求等,旨在规范生猪产地检疫工作,提升检疫效率,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检疫对象与范围
规程明确指出,生猪产地检疫的对象涵盖出生后至出栏前所有阶段的生猪,检疫范围包括生猪养殖、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检疫程序
- 检疫申报:生猪养殖户在生猪出生后,需向当地动物卫生机构申报检疫,申报内容应包括生猪品种、数量、出生日期、免疫情况等。
- 检疫:检疫人员到达养殖场后,需对生猪的饲养环境、饲料来源、免疫记录等进行检查,确保养殖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 临床检查: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其外观、状态、呼吸、消化、排泄等,排除疑似病猪。
- 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等,以确诊是否患有疫病。
- 检疫结果判定: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检疫人员判定生猪是否符合出栏条件。
- 检疫证明:检疫合格后,检疫机构为养殖户出具《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检疫方法
- 临床检查:检疫人员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法对生猪进行临床检查。
- 实验室检测:采用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对疑似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
- 防疫:检疫机构对养殖场进行防疫,确保养殖户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记录要求
- 检疫申报记录:记录生猪品种、数量、出生日期、免疫情况等。
- 检疫记录:记录养殖场环境、饲料来源、免疫记录等。
- 临床记录:记录时间、结果、疑似病猪处理情况等。
- 实验室检测记录:记录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
DB61/T 1711-2023《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规范生猪产地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户、检疫人员及相关企业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共同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提高检疫人员素质:加强检疫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
- 严格检疫流程:按照规程要求,严格执行检疫程序,确保检疫工作质量。
- 加强防疫:对养殖场进行防疫,确保养殖户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 强化责任追究:对违反规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DB61/T 1711-2023《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我国生猪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