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597-2023 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4
《DB34/T 4597-2023 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为评价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提供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包括标准解读与应用指南,以指导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在此背景下,冬小麦品种的抗倒春寒能力成为衡量其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了确保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597-2023《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价值。

DB34/T 4597-2023 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解读与应用,DB34/T 4597-2023 冬小麦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解读与应用,2,标准解读,现代化,第1张

DB34/T 4597-2023《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为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导体系。

评价方法

规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评价方法:

  1.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冬小麦品种在倒春寒期间的植株形态、生长状况和产量等指标,对品种的抗倒春寒性进行综合评价。
  2. 实验法:在模拟倒春寒的条件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抗倒春寒性实验,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对品种的抗倒春寒性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

规程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包括:

  1. 植株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分蘖数等。
  2. 生长状况指标:植株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根活力等。
  3. 产量指标: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
  4. 抗逆性指标:抗寒性、抗病性、抗虫性等。

评价等级

根据评价指标,将冬小麦品种的抗倒春寒性分为五个等级:极强、强、中等、弱、极弱。

数据处理

规程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并根据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对冬小麦品种的抗倒春寒性进行评价。

实际应用

DB34/T 4597-2023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指导意义:

  1. 品种选育:在品种选育过程中,依据规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抗倒春寒性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抗倒春寒性的品种。
  2. 生产实践:根据品种的抗倒春寒性评价结果,合理安排种植区域和种植时间,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
  3. 农业科研:利用规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抗倒春寒性评价,为我国小麦抗逆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DB34/T 4597-2023《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规程》的制定,为我国冬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评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该规程有助于提高冬小麦品种的抗倒春寒性,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稳定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