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DB34/T 4598-2023解析,养殖效益提升的关键路径

团体标准 601
《DB34/T 4598-2023 肉鸽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提升肉鸽养殖效益的关键步骤,包括种鸽选择、孵化环境控制、种蛋处理、孵化管理等内容,为肉鸽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肉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人工孵化技术已成为提升肉鸽繁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途径,最新发布的DB34/T 4598-2023《肉鸽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助力养殖户提高人工孵化技术水平,进而增强养殖效益。

肉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DB34/T 4598-2023解析,养殖效益提升的关键路径,肉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DB34/T 4598-2023解析,养殖效益提升的关键路径,2,2023,操作规程,第1张

DB34/T 4598-2023《肉鸽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肉鸽人工孵化的基本要求、孵化设备、种蛋处理、孵化管理、雏鸽出壳及护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肉鸽养殖企业、养殖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机构。

基本要求

  1. 种鸽选择:应挑选品种纯正、健康无病、繁殖能力强的种鸽进行人工孵化。
  2. 种蛋质量:种蛋需新鲜、清洁、无破损,蛋壳表面应无污染、无霉变。
  3. 孵化环境:孵化室需保持清洁、通风、温度适宜,避免直射光和噪音干扰。
  4.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需熟悉人工孵化技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孵化设备

  1. 孵化机: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孵化机,确保孵化效果。
  2. 温湿度控制器:实时监测孵化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孵化环境稳定。
  3. 出雏器:用于收集和护理出壳的雏鸽。

种蛋处理

  1. 种蛋消毒:在孵化前,对种蛋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传播。
  2. 种蛋分级:根据蛋的大小、形状、重量等进行分级,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3. 种蛋保存:种蛋保存温度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75%-80%。

孵化管理

  1. 温度控制:孵化初期温度控制在37.5-38.5℃,孵化后期温度逐渐降低至37℃。
  2. 湿度控制:孵化初期湿度控制在60%-65%,孵化后期湿度逐渐降低至55%-60%。
  3. 翻蛋:每隔2小时翻蛋一次,确保蛋均匀受热。
  4. 通风换气:保持孵化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雏鸽出壳及护理

  1. 出壳时间:肉鸽孵化期为18-19天,出壳时间集中在孵化后期。
  2. 出雏器护理:及时清理出雏器内的羽毛等杂物,保持清洁。
  3. 雏鸽护理:出壳后,将雏鸽放入育雏室,保持温度在35-37℃,相对湿度在60%-70%。
  4. 饲养管理:及时喂食、饮水,观察雏鸽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遵循DB34/T 4598-2023《肉鸽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养殖户可提升肉鸽人工孵化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孵化技术,为肉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3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