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421.2-2018禾草质量标准解析,关键指标与检测技术
《DB62/T 2421.2-2018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禾草质量的主要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标准明确了禾草的等级划分、水分、杂质等关键指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技术,以确保禾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我国草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草产业在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规范草类产品的质量,提升草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62/T 2421.2-2018《主要草质量》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的第二部分——禾草质量的主要指标与检测方法。
标准背景
DB62/T 2421.2-2018《主要草质量》标准是根据我国草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草质量标准的先进经验制定的,该标准适用于禾草的生产、加工、检验、销售和贸易等各个环节,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草质量的提升,促进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禾草质量主要指标
以下为禾草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 净度:指禾草中去除杂质后的纯净程度,是评价草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净度达到98%以上。
- 纯度:指禾草中本品种所占的比例,是评价草质量的核心指标,通常要求纯度在95%以上。
- 发芽率: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数量的草在一定时间内发芽的比例,是评价草发芽能力的指标,一般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 千粒重:指禾草1000粒的平均重量,是评价草饱满程度的指标,通常要求千粒重达到20克以上。
- 繁殖数:指在一定面积的草种地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数量与播种量的比值,是评价草繁殖能力的指标,一般要求繁殖数在10以上。
- 水分:指禾草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草储存和发芽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不超过13%。
- 灰分:指禾草中无机盐类物质的含量,是评价草纯度和品质的指标,一般要求灰分含量不超过1%。
禾草质量检测方法
以下是禾草质量检测的具体方法:
- 净度检测:采用四分法或抽样法,对草进行筛选,统计杂质数量,计算净度。
- 纯度检测:采用四分法或抽样法,对草进行筛选,统计本品种数量,计算纯度。
- 发芽率检测:将草置于适宜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统计发芽数量,计算发芽率。
- 千粒重检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草,称重,计算平均千粒重。
- 繁殖数检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播种草,收获后统计数量,计算繁殖数。
- 水分检测:采用烘干法或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草水分含量。
- 灰分检测: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草灰分含量。
DB62/T 2421.2-2018《主要草质量》标准的实施,为禾草质量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草质量,促进草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生产中,相关企业和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草质量监管,确保草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