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无公害番茄种植技术规程实践与保护地栽培探讨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探讨武威市应用DB62/T 910-2002技术规程在保护地番茄种植中的实践,分析了种植技术要点及效果,旨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途径,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DB62/T 910-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保护地番茄的种植技术及其在武威市的实际应用。

武威市无公害番茄种植技术规程实践与保护地栽培探讨,武威市无公害番茄种植技术规程实践与保护地栽培探讨,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62/T 910-2002规程概述

DB62/T 910-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是武威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该规程全面涵盖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包装、储运等。

保护地番茄种植技术

选址与规划

根据DB62/T 910-2002规程,保护地番茄的种植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应避开工业“三废”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番茄品种,在播种前,应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处理与施肥

采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环保肥料进行土壤处理,施肥时,遵循“少量多次、平衡施肥”的原则,确保番茄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栽培管理

  1. 播种与定植: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播种深度为2-3厘米,待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定植。
  2. 温度与湿度管理:保护地番茄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15-20℃,湿度控制在60%-70%,夏季高温时,应采取遮阳、喷水等措施降低温度。
  3. 光照管理:保证番茄植株充分接受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冬季光照不足时,可采取人工补光措施。

病虫害防治

根据DB62/T 910-2002规程,保护地番茄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损失。

收获与包装

番茄成熟后,应及时采摘,采摘时,应避免损伤果实,包装时应采用环保材料,确保果实新鲜。

武威市保护地番茄种植实践与探讨

实践成果

近年来,武威市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据统计,2019年武威市保护地番茄产量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

存在问题

  1. 品种选育与引进:虽然武威市已引进一批优质番茄品种,但仍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2.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仍是制约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是提高保护地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应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意识。

DB62/T 910-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保护地番茄的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继续加强规程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提高保护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