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保护地种植技术规程应用研究
武威市依据DB62/T 916-2002标准,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应用于保护地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程涵盖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产品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特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武威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深入探讨DB62/T 916-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保护地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DB62/T 916-2002标准概述
DB62/T 916-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该标准全面覆盖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检测等。
保护地种植技术规程
产地环境
根据DB62/T 916-2002标准,保护地种植的产地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
- 土壤:土壤pH值应维持在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超过2%。
- 水源:灌溉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 大气:大气环境质量需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种苗)选择
-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
- (种苗)应来源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种苗质量。
栽培技术
- 整地施肥:采用深翻、晒垡、平整土地,每亩施入有机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 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适时播种,播种深度1-2厘米。
- 定植:苗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定植,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
- 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采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农药,确保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
产品质量检测
采摘前,应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DB62/T 916-2002标准。
DB62/T 916-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保护地种植中的应用,为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推动武威市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