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DB36/T 1795-2023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795-2023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摘要:本规程详细介绍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的技术规范,包括选种、育秧床准备、播种、管理及收割等环节,旨在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适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水稻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种植技术也在日新月异,DB36/T 1795-2023《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水稻育秧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DB36/T 1795-2023解读与应用,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DB36/T 1795-2023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1795-2023《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编制,旨在统一规范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的技术标准,提升育秧效率与成秧率,该规程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适用于我国南方稻区的水稻育秧。

规程核心内容解读

育秧场地选择与准备

规程强调,育秧场地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光照充足的区域,场地需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秧苗生长环境无病虫害隐患。

种子处理

规程规定,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以提升发芽率和秧苗生长速度。

育秧基质

规程要求,育秧基质应选用透气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材料,如泥炭、珍珠岩等,基质厚度宜控制在10-15厘米。

播种技术

规程规定,播种应采用大钵体毯状苗播种方式,播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和育秧目的进行调整,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基质,保持土壤湿润。

管理措施

规程要求,育秧期间需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秧苗健康成长。

秧苗移栽

规程规定,秧苗移栽前应进行适应性锻炼,提高秧苗的抗逆性,移栽时,选择晴朗天气,注意保护秧苗根系。

规程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产量

通过规范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确保秧苗质量,提高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和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育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提升水稻种植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6/T 1795-2023《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水稻育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以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助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