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92-2023,油茶气象观测规范——助力油茶产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升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792-2023 油茶气象观测规范》为油茶产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标准指南,旨在提升油茶气象观测质量,保障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油茶产业的蓬勃兴起,油茶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气象条件对油茶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指导油茶气象观测工作,提升油茶产业气象服务水平,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792-2023 油茶气象观测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为油茶种植者、气象工作者以及相关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DB36/T 1792-2023,油茶气象观测规范——助力油茶产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升,DB36/T 1792-2023,油茶气象观测规范——助力油茶产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升,2,2023,第1张

规范背景

《DB36/T 1792-2023 油茶气象观测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油茶气象观测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油茶气象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站建设

规范明确指出,油茶气象观测站应建在油茶种植区域,站点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2. 距离污染源较远,空气质量优良;
  3. 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周边油茶种植区域的气象条件。

观测项目

油茶气象观测项目主要包括:

  1. 基本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蒸发量等;
  2. 土壤水分:土壤表层、中层、深层的水分含量;
  3. 油茶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树高、冠幅、产量等;
  4. 病虫害发生情况:虫害、病害的种类、发生程度等。

观测方法

规范对观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1. 气象要素观测:采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如地面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观测等;
  2. 土壤水分观测:采用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水分力计等方法;
  3. 油茶生长状况观测:采用目测、样方法、感技术等方法;
  4. 病虫害发生情况观测:采用田间调查、样方法等方法。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范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并形成报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

  1. 数据审核: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统计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气象指标;
  3. 趋势分析: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为油茶种植提供参考;
  4. 灾害预警:根据气象要素变化,及时发布灾害预警。

规范实施与推广

宣传培训

加强对《DB36/T 1792-2023 油茶气象观测规范》的宣传培训,提高油茶种植者、气象工作者和相关企业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完善观测

鼓励各地建设油茶气象观测站,完善观测,提高观测数据的覆盖面和准确性。

搭建平台

搭建油茶气象服务平台,为油茶种植者、气象工作者和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油茶气象观测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组织参与油茶气象观测工作。

《DB36/T 1792-2023 油茶气象观测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油茶产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规范油茶气象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推动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油茶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