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217-2023》规程解读了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包括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点,实践应用中,该规程指导农户提高苦豆子产量和质量,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日益受到关注,苦豆子,以其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性,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展现出巨大的种植潜力,为规范苦豆子的种植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DB15/T 3217-2023《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实际种植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5/T 3217-2023规程概述

DB15/T 3217-2023《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的产地环境、选种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提升苦豆子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繁荣。

选种与播种

  1. 选种:应挑选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苦豆子品种,确保种子饱满、无病虫害、发芽率高。
  2. 播种时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苦豆子播种通常在4月中旬至5月初,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
  3.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4.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2-3公斤。

田间管理

  1.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隔7-10天浇水一次,确保浇透。
  2.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5000-1000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肥。
  3.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植株生长。
  4. 搭架:搭架有助于植株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常见病害如根腐病、叶斑病,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
  2. 虫害防治:常见虫害如豆荚螟、豆蚜,发现虫害时,及时喷洒乐果等农药。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苦豆子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初成熟,果实变黄即可收获。
  2. 加工:收获后及时晾晒,晒干后脱粒,去除杂质,即可作为药用或饲料。

应用实践探讨

  1. 种植规模:根据规程,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规模可达1000亩以上。
  2. 技术培训: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
  3.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苦豆子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4.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苦豆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B15/T 3217-2023《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为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田间管理,提升产量与品质,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