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应用,DB32/T 4604-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

团体标准 601
《DB32/T 4604-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污染地块后期管理,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导则详细阐述了污染地块修复后的监测、维护和再开发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操作指南。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污染地块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其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期管理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最新颁布了DB32/T 4604-202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本文将深入解读该导则,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解读与应用,DB32/T 4604-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解读与应用,DB32/T 4604-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DB32/T 4604-202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的技术规范,该导则旨在规范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工程实施、修复后期管理以及监测与验收等工作,确保污染地块的环境安全。

导则主要内容

污染地块风险评估

导则要求对污染地块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涵盖污染源识别、污染物质分析、污染范围确定、污染程度评估等方面,风险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管控

导则明确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原则和措施,包括:

  1. 设置隔离设施,防止污染物质扩散;
  2.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修复;
  3. 加强监测,确保污染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4. 对修复后的地块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修复工程实施

导则对修复工程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1. 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确保修复效果;
  2. 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修复范围、修复方法等;
  3.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对修复工程进行验收,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修复后期管理

导则强调修复后期管理的重要性,要求:

  1. 建立修复后期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2. 加强监测,确保污染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3. 定期评估修复效果,及时调整修复措施;
  4. 对修复后的地块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监测与验收

导则要求对污染地块进行长期监测,包括:

  1. 监测污染物质浓度,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监测修复效果,确保修复目标实现;
  3. 验收修复工程,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导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保障环境安全

导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规范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环保意识

导则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导则的实施将带动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技术支持。

DB32/T 4604-202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我国污染地块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环保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导则要求,切实加强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