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新规程发布,助力我国玉米产业安全

团体标准 604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6/T 1504-2021)旨在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保障我国玉米产业安全,规程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防控技术,助力绿色农业发展,构筑玉米产业的绿色长城。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玉米产区正面临着玉米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快速扩散,这对玉米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害虫的传播,保障我国玉米产业的绿色安全,我国在2021年正式发布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6/T 1504-2021),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新规程发布,助力我国玉米产业安全,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新规程发布,助力我国玉米产业安全,草地贪夜蛾,第1张

规程背景

玉米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以其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危害范围广而著称,近年来,它在我国的玉米产区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并积极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防控目标

DB36/T 1504-2021规程明确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保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控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实现草地贪夜蛾的持续控制。
  2. 绿色环保,安全高效: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防控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调整播种期、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基数和田间虫源。
  2.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捕、性素诱捕等技术,吸引雄蛾,降低雌蛾的成功率。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开展防控工作。

《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措施,确保玉米产业的绿色安全,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升我国玉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标签: 草地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