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517-2023规范解读,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50/T 1517-2023》解读了中稻与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规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该规范详细阐述了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和效益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种植技术也在持续更新与优化,最新发布的DB50/T 1517-2023《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规范》标志着我国中稻与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旨在对这一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0/T 1517-2023规范解读,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DB50/T 1517-2023规范解读,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2,现代化,创新,第1张

背景与意义

中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其高产量和广泛适应性著称,大球盖菇,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中稻种植模式往往伴随着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50/T 1517-2023《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等内容,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种植模式

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采用稻菇共作模式,即在水稻收获后,利用水稻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实现水稻与食用菌的有机结合。

栽培技术

  1. 水稻种植:选择适宜的品种,采用节水灌溉、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
  2. 大球盖菇栽培:在水稻秸秆上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控制好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条件,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质量管理

  1. 菌种选择:选用优质的水稻和大球盖菇菌种,确保种植质量和产量。
  2. 农药和肥料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3. 病虫害防治: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循环利用

  1. 水稻秸秆:将水稻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
  2. 食用菌废弃物:将大球盖菇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技术优势

  1. 提高土地利用率: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 优化生态环境: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经济效益: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模式可实现水稻和食用菌的双丰收,提高农业从业者收入。
  4.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球盖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广应用

DB50/T 1517-2023《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该技术,助力农业从业者提高种植效益,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优化种植模式,提高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的推广应用水平。

DB50/T 1517-2023《中稻—大球盖菇循环种植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该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标签: 2现代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