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50-2023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850-2023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解读了该规范内容,旨在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效率,减少损失,规范涵盖减损技术、操作流程、设备维护等方面,为水稻生产者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机械化收割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了提升水稻收割效率,减少收割过程中的损耗,我国颁布了《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技术规范》(DB36/T 1850-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36/T 1850-2023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DB36/T 1850-2023 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技术规范》概述

《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技术规范》(DB36/T 1850-2023)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的技术规范,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指导水稻机械化收割过程中的减损工作,从而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全过程,涵盖种植、管理、收割等各个环节。

技术要求

  1. 机械装备:要求机械化收割设备具备优异的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水稻收割需求。
  2. 作业流程:规范了水稻机械化收割的作业流程,包括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环节。
  3. 作业参数:明确了机械化收割过程中的作业参数,如收割速度、脱粒速度、清选效果等。
  4. 收获损失:规定了机械化收割过程中的损失率,要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减损措施

  1. 选用适宜的机械化收割设备:根据水稻品种、生长状况和收割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化收割设备。
  2. 优化作业流程:合理安排作业顺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损失。
  3.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机械化收割设备正确、高效地运行。
  4.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规范的实际应用

提高水稻产量

通过规范机械化收割过程,减少损耗,提升水稻产量,据统计,实施该规范后,水稻产量平均提高5%以上。

降低生产成本

规范化作业流程,提高机械化收割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稻谷品质

规范机械化收割过程中的清选、装袋等环节,确保稻谷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该规范,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技术规范》(DB36/T 1850-2023)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降低损耗、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素质,确保规范化作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