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52-2023实施指南解读
《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52-2023)旨在规范茯苓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本规程详细阐述了茯苓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强调标准化管理,确保茯苓产品的安全、有效,解读与实施此规程,有助于提升茯苓产业整体水平,保障消费者利益。
茯苓,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卓越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养生意识的日益增强,茯苓的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规范茯苓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52-2023),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茯苓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52-2023)全面规定了茯苓从种植、加工、包装、运输到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茯苓产品的整体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以下是该规程的详细解读:
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种植环节
- 产地选择:茯苓的种植应选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无污染的地区。
-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茯苓品种。
- 栽培技术: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深耕细作、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确保茯苓生长环境良好。
- 采收标准:茯苓成熟后,应立即采收,以保证药材的品质。
加工环节
- 清洗:采收的茯苓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泥土、杂质等。
- 切片:清洗后的茯苓应均匀切片。
- 干燥:采用低温干燥技术,确保茯苓干燥均匀,防止霉变。
- 包装:干燥后的茯苓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质量控制
- 原料质量: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选择原料,确保原料质量。
- 生产过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 检验:对茯苓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外观、水分、灰分、重金属等指标。
包装、运输和储存
- 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潮湿、碰撞等,确保产品不受损害。
- 储存: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茯苓生产者的规范化生产意识。
- 企业监管:加强对茯苓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 质量追溯:建立茯苓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 产学研合作: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茯苓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52-2023)的发布和实施,为茯苓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提升茯苓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茯苓生产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共同推动茯苓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