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助力,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1
《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DB23/T 3637-2023)发布,旨在通过科学轮作提升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该规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玉米与大豆轮作作为一种关键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的单一种植模式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对农业的持续发展构成挑战,为此,我国出台了DB23/T 3637-2023《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规程助力,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规程助力,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23/T 3637-2023《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并于2023年开始正式实施,该规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施肥策略、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提升玉米-大豆轮作土壤的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轮作制度

  1. 轮作周期:玉米-大豆轮作周期通常设定为4-5年,具体周期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
  2. 轮作模式:推荐采用“玉米-大豆-玉米-大豆”或“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等轮作模式。

土壤管理

  1. 深耕深翻:在玉米收获后,进行深耕深翻作业,以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通气性。
  2. 秸秆还田:将玉米、大豆秸秆粉碎后回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病虫害防治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水利灌溉

  1. 合理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以避免水旱灾害。
  2.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规程实施效果

自DB23/T 3637-2023《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合理施肥等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改善。
  •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规程倡导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提高作物产量:通过科学的轮作制度、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玉米、大豆的产量逐年上升。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方式,玉米-大豆轮作的实施有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B23/T 3637-2023《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认真贯彻实施该规程,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