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875-2023 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
《DB14/T 2875-2023 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指导高粱田除草剂合理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规程详细解读了减量使用技术,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以促进高粱田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过度依赖化学除草剂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DB14/T 2875-2023),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概述
《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是我国为规范高粱田除草剂使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减量使用的原则、技术要求、操作方法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减量使用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杂草防治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农业、生物、物理等非化学方法,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 合理选择除草剂:根据高粱田杂草的种类、生长阶段、土壤条件等因素,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
- 科学施药: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施药时期和施药方法进行施药,避免过量使用。
技术要求
-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根据高粱田杂草的种类,选用具有针对性的除草剂,如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等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除草剂。
- 合理施药:在杂草生长旺盛期进行施药,确保除草剂效果,施药时,注意风向、风速等因素,避免药剂飘移。
- 科学配药: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配药,避免因配药不当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药害。
操作方法
- 播种前处理: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耕、施肥等处理,改善土壤环境,减少杂草生长。
- 播种后处理:在播种后,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高粱竞争养分。
- 生长期间处理:在高粱生长期间,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除草。
效果评价
- 杂草防治效果:通过调查杂草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指标,评价除草剂防治效果。
- 药剂残留:对土壤、植物等样品进行检测,评价药剂残留情况。
规程应用实践
- 农业生产者培训: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提高其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 技术推广: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多方合作,推广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监测与评估:对规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高粱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