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65-2023,黄淮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助力黄淮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DB41/T 2565-2023 黄淮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黄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规范饲养管理,提升产业效益,助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推进,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水平对产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规范黄淮地区的饲养管理,提升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促进黄淮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河南省正式出台了DB41/T 2565-2023《黄淮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为黄淮饲养管理技术的提升提供详尽的指导。
DB41/T 2565-2023《黄淮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黄淮饲养管理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黄淮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繁殖育种、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推动黄淮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饲养环境
- 场地选择:黄淮饲养场应选址于地势较高、排水顺畅、交通便利、环境宁静的区域,确保场地有充足的光照、新鲜空气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 圈舍建设:圈舍宜采用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地面需铺设防滑、耐磨、保温、透气的材料,并配备充足的运动空间、休息区域以及饲料和饮水设施。
- 温湿度控制:黄淮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圈舍内温度宜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
-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圈舍,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预防疫病传播。
饲料营养
- 饲料来源:黄淮饲料应选用优质、新鲜、无污染的原料,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
- 饲料配比:根据黄淮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饲料配比,针对幼羊、母羊和公羊制定不同的配比方案。
- 饲喂方法:采用定时、定量、分次饲喂,确保黄淮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在饲喂过程中,注意观察羊只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
繁殖育种
- 选择优良品种:黄淮应选择生长发育迅速、抗病力强、肉质优良的品种。
- 繁殖管理:根据黄淮的生理特点,科学制定繁殖计划,合理配种,注意保持母羊和公羊的饲养管理,提高繁殖率。
- 选育改良:通过选育和改良,提升黄淮的遗传品质,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疫病防控
- 疫苗接种:根据黄淮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疫病流行情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发生。
- 病死羊处理:发现病死羊后,立即隔离、消毒,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 环境消毒:定期对圈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预防疫病传播。
DB41/T 2565-2023《黄淮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黄淮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有助于提升黄淮养殖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黄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养殖户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