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闽)1150-2024技术规范解读,提升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JJF(闽)1150-2024》规范解读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规范旨在提升碳排放监测准确度,为减排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日益加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的计量与控制工作,为了确保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的规范化,提升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福建省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JJF(闽)1150-2024 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规范》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价值。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规范》的出台,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碳排放计量工作的战略部署,推动碳排放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通过规范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能力,能够显著提升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政府决策、企业碳减排以及碳市场交易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活动的排放单位,以及相关机构。
碳计量能力确认的基本要求
- 排放单位需建立健全碳计量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碳计量工作的有效执行。
- 排放单位须配备符合标准的碳计量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 排放单位应制定详细的碳计量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碳计量能力确认的程序
- 排放单位应依据《规范》要求,自行进行碳计量能力确认。
- 排放单位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碳计量能力确认。
- 第三方机构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认。
碳计量能力确认的内容
- 评估排放单位碳计量管理体系的实效性。
- 检查碳计量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运行状态。
- 审核碳计量操作规程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 验证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主体
《规范》的实施主体包括排放单位、第三方机构以及省级质量技术部门。
管理
省级质量技术部门负责监督《规范》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JJF(闽)1150-2024 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确认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排放单位碳计量工作筑起了坚实的防线,通过规范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碳排放计量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