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239-2008标准解析,鲜冻兔肉品质保障之道

国家标准 615
GB/T 17239-2008标准解读,着重于鲜、冻兔肉的质量保障,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兔肉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要求,确保兔肉产品安全、卫生、营养,满足消费者需求,解读该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兔肉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兔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优质肉品,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规范鲜、冻兔肉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GB/T 17239-2008《鲜、冻兔肉》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17239-2008标准解析,鲜冻兔肉品质保障之道,GB/T 17239-2008标准解析,鲜冻兔肉品质保障之道,标准解读,消费者权益,第1张

GB/T 17239-2008标准概述

GB/T 17239-2008《鲜、冻兔肉》标准于2008年正式发布,旨在全面规范鲜、冻兔肉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储存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该标准适用于国内鲜、冻兔肉的生产与销售,对兔肉的品种、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规定。

鲜、冻兔肉品种及质量要求

品种

GB/T 17239-2008标准将鲜、冻兔肉分为两大类:鲜兔肉和冻兔肉,鲜兔肉是指未经冷冻处理的兔肉,而冻兔肉则是指经过冷冻处理的兔肉。

质量要求

  1. 感官指标:鲜兔肉和冻兔肉均应具有兔肉特有的气味,色泽鲜亮,肉质紧密有弹性,无异味、异臭、变质等现象。
  2. 理化指标:鲜兔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76%以下,冻兔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0%以下;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6%,脂肪含量应不低于2%。
  3. 微生物指标:鲜兔肉和冻兔肉均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指标应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

GB/T 17239-2008标准规定了鲜、冻兔肉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1. 感官检验: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法,对兔肉的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评价。
  2. 理化检验:采用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兔肉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
  3. 微生物检验:采用微生物培养、计数等方法,检测兔肉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

包装、运输和储存

  1. 包装:鲜、冻兔肉应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包装袋应密封、无破损。
  2.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兔肉的新鲜度,避免高温、潮湿、光直射等不利因素。
  3. 储存:鲜兔肉应冷藏储存,冻兔肉应冷冻储存,储存温度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GB/T 17239-2008《鲜、冻兔肉》标准是我国兔肉行业的重要法规,对提升兔肉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应深入了解并遵守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兔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