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国家标准 603
GB/T 21313-2007标准规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随着技术发展,其在灵敏度、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不断优化,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β-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种提升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我国制定了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本文将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食品安全,测定方法,质谱法,第1张

GB/T 21313-2007概述

GB/T 21313-2007是我国首个关于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试剂和标准品、样品处理、测定方法、结果计算和报告等内容。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它通过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β-受体激动剂分离,再利用质谱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以下是LC-MS/MS检测β-受体激动剂的原理:

  1. 样品前处理:对动物源性食品样品进行提取、净化和浓缩等步骤,以去除杂质,提高检测灵敏度。
  2. 液相色谱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通过液相色谱柱,利用不同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分配数差异实现分离。
  3. 质谱鉴定和定量: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通过分析其质荷比(m/z)和碎片离子,实现对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

LC-MS/MS在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 检测范围广:LC-MS/MS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检测多种β-受体激动剂,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
  2. 检测限低:LC-MS/MS检测限可达ng/g级别,满足我国对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要求。
  3. 定量准确:LC-MS/MS结合标准曲线法,可实现对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准确定量。
  4. 操作简便:LC-MS/MS检测流程相对简单,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操作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LC-MS/MS在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发展

  1. 检测技术不断优化:随着LC-MS/MS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和速度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2. 检测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样品和β-受体激动剂,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LC-MS/MS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果。
  3. 检测成本降低:随着LC-MS/MS仪器的普及和检测技术的优化,检测成本逐渐降低,为更多实验室提供便捷的检测手段。
  4. 合作与交流:我国LC-MS/MS技术在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认可,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

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LC-MS/MS在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