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892-1989标准解析,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关键步骤及重要性
GB/T 11892-1989标准解析了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关键步骤,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测定等,该标准对于评估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掌握关键步骤,能更准确地反映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水资源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水质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对确保民众饮水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高锰酸盐指数(CODMn)作为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GB/T 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是我国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国家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剖析,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标准背景
GB/T 11892-1989标准自发布以来,自199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不同类型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评价,标准基于氧化还原滴定法,选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通过测定水样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质含量,进而计算出高锰酸盐指数。
测定原理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高锰酸钾能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导致溶液褪色,通过滴定法,测量溶液褪色所需的氧化剂量,进而计算出高锰酸盐指数,该指数直接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测定步骤
-
样品采集与保存:根据GB/T 11892-1989标准要求,采集水样时需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均匀性和准确性,采集后应立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保存。
-
样品预处理:根据水样中有机物质含量,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滴定条件,将水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溶液,搅拌均匀。
-
滴定:将处理后的水样转移至滴定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左右,使用0.01mol/L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颜色由浅紫色变为淡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
计算结果: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计算出高锰酸盐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高锰酸盐指数(mg/L)=(C×V)/m×1000
C为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为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m为水样质量(g)。
意义与应用
GB/T 11892-1989标准在水环境监测、污染源调查、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人民饮水安全:通过测定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可及时发现和评估水体有机污染情况,为饮用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评估水环境质量: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可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好坏。
- 指导污染治理:根据高锰酸盐指数检测结果,可制定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 促进水环境管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水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GB/T 11892-1989标准,提高水质监测水平,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通过深入解析该标准,我们掌握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原理、步骤及其在水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为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