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463-1989玉米粉标准解读,推动玉米粉产业规范发展的基石
《GB/T 10463-1989 玉米粉标准解读》是我国玉米粉产业发展的基石,规范了玉米粉的质量标准,对提升我国玉米粉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玉米这一关键粮食作物,其加工产品——玉米粉,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GB/T 10463-1989《玉米粉》标准,作为我国玉米粉行业的重要技术规范,自颁布以来,对于促进玉米粉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对GB/T 10463-1989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玉米粉产业的持续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10463-1989标准概述
GB/T 10463-1989《玉米粉》标准是我国玉米粉行业最早制定的国家标准之一,于发布并实施,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玉米粉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以玉米为原料,通过粉碎、过筛、混合等工艺制成的玉米粉。
GB/T 10463-1989标准的主要内容
分类
GB/T 10463-1989标准将玉米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玉米细粉,包括特制粉、精制粉和标准粉;另一类是玉米粗粉,包括粗制粉和标准粉。
技术要求
- 外观:玉米粉应呈白色或淡黄色,无杂质,无霉变。
- 水分:玉米粉的水分含量应不大于14.5%。
- 灰分:玉米粉的灰分含量应不大于0.5%。
- 粗蛋白:玉米粉的粗蛋白含量应不小于8.5%。
- 粗脂肪:玉米粉的粗脂肪含量应不大于1.5%。
- 淀粉:玉米粉的淀粉含量应不小于60%。
试验方法
GB/T 10463-1989标准规定了玉米粉的试验方法,包括水分测定、灰分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淀粉测定等。
检验规则
- 检验分类:玉米粉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 抽样:出厂检验的抽样数量为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袋,每袋抽取500g;型式检验的抽样数量为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3袋,每袋抽取1000g。
- 判定: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批量生产。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 包装:玉米粉应采用复合薄膜袋或编织袋包装,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和厂址。
- 标志:玉米粉的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和厂址。
- 运输:玉米粉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
- 储存:玉米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GB/T 10463-1989标准的作用
规范玉米粉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GB/T 10463-1989标准对玉米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玉米粉产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为玉米粉产业提供了技术规范,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保障消费者权益
GB/T 10463-1989标准规定了玉米粉的技术要求,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
GB/T 10463-1989《玉米粉》标准作为我国玉米粉行业的重要技术规范,对于推动玉米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完善该标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玉米粉产业,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玉米粉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