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273-2023 农药冻融稳定性标准解析及实际应用研究

国家标准 602
《GB/T 43273-2023 农药冻融稳定性测定方法》新标准解读,从测试原理、方法步骤到应用实践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农药产品冻融稳定性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农药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药的合理使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能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农药在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温度波动等因素导致性能降低,进而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GB/T 43273-2023《农药冻融稳定性测定方法》标准,旨在规范农药冻融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保障农药产品质量,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GB/T 43273-2023 农药冻融稳定性标准解析及实际应用研究,GB/T 43273-2023 农药冻融稳定性标准解析及实际应用研究,标准解读,2,创新,第1张

GB/T 43273-2023标准概述

GB/T 43273-2023《农药冻融稳定性测定方法》是我国首个针对农药冻融稳定性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农药冻融稳定性的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验方法、结果计算和报告格式等内容,适用于农药冻融稳定性的检测。

农药冻融稳定性的重要性

农药冻融稳定性是指农药在经历一定温度变化后,其有效成分和物理形态仍能保持稳定的能力,农药冻融稳定性不足,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1. 有效成分损失:农药在冻融过程中,有效成分可能发生分解或降解,从而降低药效。
  2. 物理形态变化:农药在冻融过程中可能出现结块、沉淀等现象,影响其均匀施用。
  3. 安全性降低:农药冻融稳定性不足可能导致残留量增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测定农药冻融稳定性对于保障农药产品质量、提升农药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GB/T 43273-2023标准解读

测定原理

GB/T 43273-2023标准采用恒温冷冻法测定农药冻融稳定性,该方法通过将农药样品在-18℃的低温下冷冻24小时,然后在室温下解冻24小时,观察农药样品的有效成分和物理形态变化。

仪器设备

测定农药冻融稳定性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

  1. 冰箱:用于冷冻农药样品。
  2. 恒温水浴锅:用于解冻农药样品。
  3. 分析天平:用于称量农药样品。
  4. 显微镜:用于观察农药样品的物理形态变化。

试验方法

  1. 称取一定量的农药样品,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
  2. 将冷冻后的农药样品取出,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解冻24小时。
  3. 观察农药样品的有效成分和物理形态变化,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计算和报告格式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农药冻融稳定性指标,如有效成分损失率、物理形态变化率等,并以表格形式报告。

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质量控制:农药生产企业可依据GB/T 43273-2023标准对产品进行冻融稳定性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2. 采购决策:农药采购方可根据冻融稳定性结果,选择冻融稳定性好的农药产品。
  3. 研发创新:农药研发人员可依据冻融稳定性结果,优化农药配方,提高农药冻融稳定性。
  4. 市场监管:农药管理部门可依据GB/T 43273-2023标准对农药产品进行抽检,保障农药市场秩序。

GB/T 43273-2023《农药冻融稳定性测定方法》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农药冻融稳定性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农药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各方应高度重视农药冻融稳定性,共同推动农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