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3690-2009解读,化学品分类与危险公示通则的关键应用与意义

国家标准 602
GB 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对化学品进行科学分类,规范危险性公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通则对化学品分类、危险性标识、警示信息等方面作出规定,对提高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化学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技的持续创新,化学品在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化学品的不当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为了规范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于2009年正式发布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本文将深入剖析该通则的深远意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GB 13690-2009解读,化学品分类与危险公示通则的关键应用与意义,GB 13690-2009解读,化学品分类与危险公示通则的关键应用与意义,2,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第1张

GB 13690-2009的背景与意义

GB 13690-2009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地规范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的法规,该通则的制定,旨在:

  1. 提升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通过科学的分类和公示,减少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概率。
  2.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3. 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我国化学品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化学品产业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4. 推动化学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GB 13690-2009的主要内容

化学品分类

GB 13690-2009将化学品分为以下类别:

  1. 爆炸品:包括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爆炸性液体、爆炸性固体等。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有毒气体等。
  3.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包括氧化性固体、氧化性液体、有机过氧化物等。
  4. 易燃液体:包括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等。
  5. 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包括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混合物等。
  6. 氧化性固体和金属:包括氧化性固体、金属等。
  7. 毒害品:包括毒害品、感染性物质等。
  8. 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物质、同位素等。

危险性公示

化学品分类后,需要对其危险性进行公示,GB 13690-2009规定了以下公示内容:

  1. 化学品的分类:包括化学品名称、化学式、CAS号等。
  2. 化学品的危险性:包括毒性、易燃性、氧化性、毒害性、放射性等。
  3. 化学品的应急处理:包括泄漏、火灾、中毒等应急处理措施。
  4. 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包括储存条件、运输要求、使用注意事项、处置方法等。

GB 13690-2009的应用

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按照GB 13690-2009的要求,对所生产的化学品进行分类和危险性公示,并在产品标签、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相关内容。

化学品使用者

化学品使用者应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分类和危险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部门

安全部门应依据GB 13690-2009,对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进行管理,确保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化学品的分类和危险性,为中毒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GB 13690-2009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该通则,切实加强化学品安全管理,为我国化学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