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964.1-2008标准深度解析,PS-I塑料抗冲击材料命名与分类体系

国家标准 602
《GB/T 18964.1-2008标准解读》主要阐述了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命名统一与分类基础,该标准对PS-I材料的命名规则、分类体系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材料命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便于行业交流与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塑料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GB/T 18964.1-2008《塑料 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统一与分类基础》标准,作为我国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领域的核心规范,对于统一材料命名、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标准背景

GB/T 18964.1-2008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命名统一与分类基础标准,该标准借鉴了国际标准ISO 16363:2005《塑料 -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抗冲击改性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命名系统与分类》,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命名统一

GB/T 18964.1-2008标准对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命名统一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

  1. 产品名称: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
  2. 产品代号:PS-I
  3. 分类代号:根据材料性能、用途等因素,赋予不同的分类代号

分类基础

该标准对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分类基础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

  1. 按性能分类:依据冲击强度、弯曲强度、耐热性等性能指标,将材料划分为不同等级
  2. 按用途分类:根据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划分为不同用途类别
  3. 按添加剂分类:根据材料中添加的添加剂种类,划分为不同添加剂类别

标准实施与应用

命名规范

GB/T 18964.1-2008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推广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时,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命名统一进行命名,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分类应用

企业在选择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时,应根据产品性能、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类代号,以确保材料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产品质量提升

GB/T 18964.1-2008标准通过对材料命名和分类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塑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GB/T 18964.1-2008《塑料 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统一与分类基础》标准在我国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推广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时,应严格遵守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