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508-2007标准解析,西凤酒传承品质与地理标志诠释

国家标准 602
《GB/T 19508-2007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解读》深入剖析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结合西凤酒的历史传承与品质保障,特别是第1号修改单,展现了西凤酒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品质的决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地理标志产品愈发受到广泛关注,GB/T 19508-2007《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作为我国首个针对西凤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不仅为西凤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还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该标准,并剖析其第1号修改单的修订要点。

GB/T 19508-2007标准解析,西凤酒传承品质与地理标志诠释,GB/T 19508-2007标准解析,西凤酒传承品质与地理标志诠释,2,标准解读,创新,第1张

GB/T 19508-2007标准概览

GB/T 19508-2007《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是我国首部关于西凤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自2007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西凤酒的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西凤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西凤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涵盖了陕西省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千阳县、麟游县、陇县、凤县、太白县、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等地,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丰富的酿酒原料资源,为西凤酒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原料要求

GB/T 19508-2007标准对西凤酒原料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求所使用的高粱、小麦等原料应具备地方特色,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有害物质,确保西凤酒的品质。

生产工艺

西凤酒生产工艺源远流长,拥有独特的酿造技艺,GB/T 19508-2007标准对西凤酒生产工艺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等环节,旨在保证西凤酒的品质和风味。

质量要求

GB/T 19508-2007标准对西凤酒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感官指标主要涉及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理化指标包括酒精度、总酸、总酯等;卫生指标则要求西凤酒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检验方法

为确保西凤酒的质量,GB/T 19508-2007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卫生检验等,为西凤酒的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GB/T 19508-2007标准对西凤酒的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产品标签标识清晰、规范,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第1号修改单修订内容

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GB/T 19508-2007标准于2012年发布了第1号修改单,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

  1. 调整了部分原料要求,如增加了对高粱品种的要求,提升了原料品质。
  2. 优化了生产工艺,如对发酵温度、蒸馏时间等参数进行了调整。
  3. 完善了质量要求,如增加了对酒体风格、陈酿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4. 修订了检验方法,如对感官检验、理化检验等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GB/T 19508-2007《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及其第1号修改单的发布实施,为西凤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规保障,通过严格的标准规范,西凤酒的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放心、优质的酒品,在未来的发展中,西凤酒将继续传承传统工艺,不断创新,为我国白酒产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