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211.4-2025解析,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程创新突破

国家标准 602
《GB/T 45211.4-2025》新规程深入解析小麦抗病虫性评价,特别针对赤霉病防控提供技术指导,标志着小麦病害防治进入新阶段,旨在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小麦抗病虫害性能的评估成为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步骤,我国正式颁布了GB/T 45211.4-2025《小麦抗病虫害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4部分:赤霉病》,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旨在为小麦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45211.4-2025解析,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程创新突破,GB/T 45211.4-2025解析,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程创新突破,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广泛分布,对小麦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赤霉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剧,为有效防控赤霉病,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小麦抗病虫害性评价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GB/T 45211.4-2025《小麦抗病虫害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4部分:赤霉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评价。
  2. 评价方法:规程规定了小麦赤霉病抗性评价的田间试验方法和室内鉴定方法。
    • 田间试验方法:包括病情指数调查、病情分级、抗性指数计算等。
    • 室内鉴定方法:包括菌丝生长速度测定、产孢量测定等。
  3. 抗性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将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五个等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对评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抗性评价提供依据。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升小麦品种抗病性:通过实施本规程,有助于筛选出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2. 优化种植结构: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指导小麦种植者根据当地赤霉病发生情况,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降低病害风险。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防控赤霉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GB/T 45211.4-2025《小麦抗病虫害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4部分:赤霉病》的发布,为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小麦品种抗病性,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小麦种植者能够充分了解和运用本规程,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该规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规程,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