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330.11-2024标准解读,无小反刍兽疫区建设新篇章

国家标准 602
GB/T 22330.11-2024标准解读,标志着无小反刍兽疫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该标准规范了无疫区建设、管理及监测要求,旨在提升我国动物防疫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已成为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关卡,为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安全,GB/T 22330.11-2024《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标准 第11部分:无小反刍兽疫区》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畜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22330.11-2024标准解读,无小反刍兽疫区建设新篇章,GB/T 22330.11-2024标准解读,无小反刍兽疫区建设新篇章,2,第1张

标准背景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简称PPR)是一种极具传染性、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袭羊、山羊、绵羊等小反刍类动物,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我国制定了GB/T 22330.11-2024标准。

定义

GB/T 22330.11-2024标准明确了无小反刍兽疫区的定义,即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小反刍兽疫不会传入、传播和发生,达到规定标准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区域。

区域划分

标准规定了无小反刍兽疫区的划分原则,包括自然地理、行政管理、疫情发生情况等因素,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根据疫情发生情况、生物安全条件等因素,将区域划分为无小反刍兽疫区、疫情监测区、疫情控制区。
  2. 无小反刍兽疫区应具备以下条件:无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周边地区无小反刍兽疫疫情;生物安全措施完善。

生物安全措施

标准详细规定了无小反刍兽疫区应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

  1. 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安全。
  2.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疫情。
  3. 加强边境检疫,防止疫情传入。
  4. 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管理

标准明确了无小反刍兽疫区的管理与职责,包括:

  1.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无小反刍兽疫区的组织领导,落实防控措施。
  2. 动物防疫机构应加强对无小反刍兽疫区的管理,确保标准执行。
  3. 畜牧企业应自觉遵守标准,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标准实施意义

GB/T 22330.11-2024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2. 促进贸易,提高我国动物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3. 减少动物疫病损失,降低畜牧业风险。
  4. 提高畜牧从业者防控意识和能力,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事业做出贡献。

GB/T 22330.11-2024《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标准 第11部分:无小反刍兽疫区》的发布,为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畜牧从业者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为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