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356-2024标准引领,黍米品质迈向新高峰
GB/T 13356-2024标准解读标志着黍米品质提升进入新阶段,该标准对黍米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黍米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动黍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黍米,亦称黄米,作为中国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黍米品质的追求亦日益严格,为此,GB/T 13356-2024《黍米》标准的正式发布,为黍米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黍米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13356-2024标准概览
GB/T 13356-2024《黍米》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施行,其核心目标是规范黍米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流程,从而提升黍米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该标准涵盖了黍米的术语与定义、分类、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包装要求、标识规范、运输及储存条件等多个方面。
黍米的分类与品质要求
分类
依据GB/T 13356-2024标准,黍米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按粒型区分:长粒型、中粒型、短粒型。
(2)按颜色区分:白色、黄色、红色。
(3)按加工方式区分:全粒米、半粒米、碎米。
品质要求
(1)粒型要求:长粒型黍米长度宜在6.0至7.0毫米之间,中粒型黍米长度宜在5.0至6.0毫米之间,短粒型黍米长度宜在4.0至5.0毫米之间。
(2)颜色要求:白色黍米应色泽洁白,黄色黍米应色泽金黄,红色黍米应色泽红润。
(3)加工要求:全粒米应完整无破损;半粒米长度应在3.0至5.0毫米之间,宽度应在1.5至2.5毫米之间;碎米长度应在1.0至3.0毫米之间,宽度应在0.5至1.5毫米之间。
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
GB/T 13356-2024标准明确了黍米的粒型、颜色、加工、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检验规则
(1)抽样:从批量黍米中随机抽取样品,样品量不得少于500克。
(2)检验:依据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需符合标准规定。
(3)判定: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为合格;若不符合,则判定为不合格。
包装、标识、运输与储存
包装
黍米包装应使用食品级材料,包装袋需密封,以防污染。
标识
包装袋上需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运输
黍米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直射阳光、雨淋、潮湿等不利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储存
黍米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防止受潮和霉变。
GB/T 13356-2024《黍米》标准的发布,为黍米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我们有望提升黍米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黍米产业向着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应积极宣传和执行这一标准,携手共进,助力黍米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