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779-2009标准深度解析,食品致敏原成分的识别与标识要点

国家标准 603
GB/T 23779-2009标准详细解析了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识别与标识要求,该标准旨在保障消费者对食品过敏源信息的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通过明确标识和识别规则,降低消费者食用致敏食品的风险。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GB/T 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标准的颁布,为规范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本文旨在对GB/T 23779-2009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提升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致敏原成分的认知,共同维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GB/T 23779-2009标准深度解析,食品致敏原成分的识别与标识要点,GB/T 23779-2009标准深度解析,食品致敏原成分的识别与标识要点,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标准背景及意义

GB/T 23779-2009标准是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的,旨在规范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标准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不少与食品中的致敏原成分有关,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工作。

标准意义

  1.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通过规范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有助于消费者识别食品中的潜在风险,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避免因食用致敏原成分而引发不良反应。
  3.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规范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责任感,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解读

适用范围

GB/T 23779-2009标准适用于所有预包装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等。

致敏原成分

标准规定了以下9种常见的致敏原成分:

  1. 花生及其制品;
  2. 大豆及其制品;
  3. 小麦及其制品;
  4. 牛奶及其制品;
  5. 鸡蛋及其制品;
  6. 鱼及其制品;
  7. 甲壳类动物及其制品;
  8. 坚果及其制品;
  9. 其他致敏原成分。

标识要求

  1. 标识方式:致敏原成分应使用括号“[ ]”标识,如“[花生]”。
  2. 标识位置:致敏原成分标识应放置在产品名称下方或侧面,字体不得小于产品名称的1/3,标识内容应包括致敏原名称和种类,如“[花生(花生油)]”。
  3. 特殊情况:对于含有多种致敏原成分的食品,应分别标识每种致敏原成分。

GB/T 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标准的发布,为规范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识提供了重要依据,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应充分了解标准内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建议

  1. 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标准,确保产品标识准确、完整。
  2. 消费者应关注食品标签,了解产品中是否含有致敏原成分,避免食用引起不良反应。
  3. 相关部门应加强标准宣传和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GB/T 23779-2009标准将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