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5/T 61-2020标准解读,屏山白魔芋种植与加工技术规范深度剖析

团体标准 602
《DB5115/T 61-2020》详细解读屏山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种植与加工技术规范,规范了屏山白魔芋的种植、加工等环节,旨在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屏山白魔芋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屏山白魔芋,作为四川省屏山县的骄傲特产,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其种植与生产加工技术,四川省制定了DB5115/T 61-2020《屏山白魔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范,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屏山白魔芋的保护与发展中来。

DB5115/T 61-2020标准解读,屏山白魔芋种植与加工技术规范深度剖析,DB5115/T 61-2020标准解读,屏山白魔芋种植与加工技术规范深度剖析,2,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第1张

规范背景

屏山白魔芋,又名屏山魔芋,是屏山县的传统特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块茎洁白如玉,口感细腻,营养价值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其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四川省出台了DB5115/T 61-2020《屏山白魔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种植技术规范

  1. 种植区域:屏山白魔芋适宜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种植,土壤需排水良好、肥沃,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 种植时间:屏山白魔芋一般在秋季播种,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和施肥。
  3. 种植密度:屏山白魔芋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000-2500株。
  4. 田间管理:种植过程中,需定期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确保植株健康成长。

加工技术规范

  1. 原料选择:选择块茎洁白、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屏山白魔芋作为加工原料。
  2. 清洗:用清水冲洗原料,去除杂质。
  3. 去皮:使用去皮机或手工去皮,确保去皮干净。
  4. 切片:将去皮后的魔芋切片,厚度一般为1-2毫米。
  5. 漂洗:将切片后的魔芋放入清水中漂洗,去除多余淀粉。
  6. 蒸煮:将漂洗后的魔芋片放入蒸煮锅中,蒸煮时间为30-40分钟。
  7. 冷却:将蒸煮后的魔芋片放入冷水中冷却,以防止变质。
  8. 包装:将冷却后的魔芋片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卫生和安全。

规范意义

DB5115/T 61-2020《屏山白魔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屏山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品质:规范种植和加工技术,有助于提高屏山白魔芋的品质,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保障权益:规范生产加工过程,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健康的屏山白魔芋产品。
  3. 促进发展:通过规范种植和加工技术,推动屏山白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 传承文化:规范屏山白魔芋的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DB5115/T 61-2020《屏山白魔芋种植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共同推动屏山白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让这一珍贵的地理标志产品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