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保障饲料安全与提升养殖效益的标准指南
《DB64/T 495-2007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为养殖行业提供保障饲料安全、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指导,确保饲料质量,助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为了规范氨化饲料的调制技术,提升饲料利用效率,确保动物健康,我国制定了《DB64/T 495-2007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此规程,深入探讨氨化饲料调制技术的重要性、具体调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的重要性
氨化饲料技术通过添加尿素等氨源,将饲料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易于消化的物质,从而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氨化饲料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提高饲料利用率:氨化处理后,饲料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易于消化的物质,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得到提升,有效减少饲料浪费。
- 改善饲料品质:氨化饲料能够增强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霉变率,延长饲料的保质期。
- 降低养殖成本:氨化饲料可以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饲料原料的采购成本。
- 保障动物健康:氨化饲料可以降低动物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
氨化饲料调制方法
依据《DB64/T 495-2007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氨化饲料的调制方法如下:
- 选择适宜的氨源:氨化饲料的氨源主要包括尿素等,尿素因其氨含量高、操作简便而广受欢迎。
- 确定氨化比例:氨化比例需根据饲料种类、氨源浓度和动物种类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氨化比例为饲料干物质的1%-2%。
- 混合均匀:将氨源均匀喷洒在饲料上,确保氨化处理均匀。
- 饲料堆放:氨化后的饲料应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氨化效果。
- 氨化时间:氨化时间一般为7-15天,具体时间需根据气温、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 饲喂:氨化饲料在饲喂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动物摄入均匀。
氨化饲料调制注意事项
- 选择优质原料:氨化饲料的原料应选择优质、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
- 控制氨化比例:氨化比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氨化效果,甚至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 饲料堆放:氨化饲料堆放时需注意通风、防潮,避免饲料变质。
- 氨化时间:氨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氨化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饲喂管理:氨化饲料在饲喂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动物摄入均匀。
《DB64/T 495-2007 氨化饲料调制技术规程》为我国氨化饲料调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通过规范氨化饲料的调制技术,我们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保障动物健康,进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