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DB41/T 652-2010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2

杏鲍菇,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口感,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为了确保杏鲍菇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我国特地制定了《DB41/T 652-2010 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杏鲍菇的生产者提供有力的技术参考。

深入解析DB41/T 652-2010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入解析DB41/T 652-2010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第1张

《DB41/T 652-2010 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杏鲍菇的品种选择、菌种制备、栽培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标准,该规程适用于我国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其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杏鲍菇的品质与产量。

品种选择

  1.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挑选适宜的杏鲍菇品种。
  2. 所选择的品种应具备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运等优良特性。
  3. 引进新品种时,必须进行适应性试验,确保其能够适应当地环境。

菌种制备

  1. 菌种来源:必须选用优质、经过纯化的杏鲍菇菌种。
  2. 菌种制备: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3. 菌种保存:采用低温保存技术,确保菌种活力。

栽培环境

  1. 栽培场地:需选择通风、排水良好、光照适宜的地方。
  2. 温度:杏鲍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0℃,适宜温度范围是15-22℃。
  3. 湿度:杏鲍菇生长适宜的湿度为60%-80%。
  4. CO2浓度:CO2浓度应控制在500mg/L以下。

栽培管理

  1. 栽培方式:可以采用袋栽、瓶栽、箱栽等多种方式。
  2. 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及场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
  3. 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维持土壤肥力。
  4.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
  5. 通风换气:根据气温、湿度和CO2浓度,适时进行通风换气。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
  4.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采收及加工

  1. 采收时机:当杏鲍菇充分成熟,菌盖平展,菌柄短粗时进行采收。
  2.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采收,注意避免损伤。
  3. 加工:可以通过鲜销、冷藏、冷冻、腌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

《DB41/T 652-2010 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杏鲍菇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杏鲍菇生产者应严格遵守规程,不断提升生产效益,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