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13/T 1081.26-2009,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1-辛烯与四氢呋喃迁移量检测新方法
本标准解析了DB13/T 1081.26-2009,研究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1-辛烯和四氢呋喃的特定迁移量测定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键隔离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我国制定的DB13/T 1081.26-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26部分:1-辛烯和四氢呋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标准,便是针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重要规范,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对1-辛烯和四氢呋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标准背景
DB13/T 1081.26-2009标准由我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并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1-辛烯和四氢呋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确保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防止有害物质迁移至食品中,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1-辛烯和四氢呋喃的特定迁移量。
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剪碎,用适宜的溶剂提取,经离心、过滤等步骤,得到待测溶液。
②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按照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峰面积,以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③ 样品测定:将待测溶液按照气相色谱法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1-辛烯和四氢呋喃的特定迁移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剪碎,用适宜的溶剂提取,经离心、过滤等步骤,得到待测溶液。
②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峰面积,以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③ 样品测定:将待测溶液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1-辛烯和四氢呋喃的特定迁移量。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13/T 1081.26-2009标准的实施,对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有助于:
-
规范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
保障消费者健康,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
促进食品包装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DB13/T 1081.26-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26部分:1-辛烯和四氢呋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是我国针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1-辛烯和四氢呋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与检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包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