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应用研究,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
本研究解读了《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规范旨在提供科学的调查方法,以准确识别和评估苜蓿害虫问题,保障苜蓿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内容包括规范解读、调查技术探讨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苜蓿作为关键的饲料作物和绿肥植物,其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在苜蓿的生长过程中,它时常会受到各类害虫的侵扰,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苜蓿的产量,也对其品质造成了损害,为了有效遏制苜蓿害虫,保障苜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苜蓿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概述
《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苜蓿害虫调查的技术规范,其目的是规范苜蓿害虫的调查流程,提升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 适用范围:适用于苜蓿主要害虫的调查。
- 调查方法:详细规定了苜蓿害虫调查的样地选择、调查时间、调查工具、调查方法等。
- 调查指标:明确了苜蓿害虫调查的主要指标,包括害虫种类、发生程度、危害面积等。
- 数据处理与分析:规范了苜蓿害虫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方法。
《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的应用
提高苜蓿害虫防治效果
通过规范苜蓿害虫的调查技术,我们能更精确地掌握苜蓿害虫的发生态势,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坚实依据,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农药、生物防治等手段,从而显著提升防治效果。
促进苜蓿产业发展
苜蓿害虫的防治是苜蓿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苜蓿害虫的调查技术,有助于提升苜蓿的产量与品质,推动苜蓿产业的持续发展。
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在苜蓿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是我国苜蓿害虫防治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通过规范苜蓿害虫的调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苜蓿害虫的防治效果,还能促进苜蓿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该规范,为我国苜蓿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以下为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 某地区苜蓿种植面积达1000亩,因害虫防治措施不当,苜蓿产量逐年下降,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依据《DB64/T 1258-2016》规范,对苜蓿害虫进行了全面调查,确定了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程度,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等,有效控制了害虫发生,使苜蓿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 某苜蓿种植基地引进了一种新型苜蓿品种,但由于缺乏害虫防治经验,导致害虫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苜蓿的生长,基地负责人根据《DB64/T 1258-2016》规范,进行了害虫调查,发现主要害虫为蚜虫和蓟马,并采取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害虫发生,保障了苜蓿生长。
案例充分说明了《DB64/T 1258-2016 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该规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苜蓿害虫防治水平,为我国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