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170-2021标准解读,赤杂109早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团体标准 602
在DB15/T 2170-2021标准指导下,本文解析了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适用于酿造高粱的种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高粱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早熟酿造高粱凭借其强大的适应性、高产量和上乘的品质,赢得了众多种植户的喜爱,DB15/T 2170-2021《早熟酿造高粱“赤杂109”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为“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全面解读“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

DB15/T 2170-2021标准解读,赤杂109早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DB15/T 2170-2021标准解读,赤杂109早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品种选择

“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是经过长期培育的优质品种,具备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特点,在种植时,我们应优先选择“赤杂109”,以保证品种的纯正性。

播种时间与密度

  1. 播种时间: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一般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确保播种后15天内气温稳定在15℃以上。
  2. 播种密度: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2公斤,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

整地与施肥

  1. 整地:播种前需深翻土地,耙平压实,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鸡粪2000公斤;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播种前和拔节期各施一次,每亩施氮肥10-15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

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播种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及时补苗。
  2. 间苗定苗:在3-4叶期进行间苗,5-6叶期定苗,确保每亩保留6000-8000株。
  3.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适时浇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
  4. 中耕除草:播种后2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此后每隔20-30天进行一次中耕,保持土壤疏松。
  5. 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常见病虫害有高粱蚜虫、高粱螟虫、高粱纹枯病等,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储藏

  1. 收获:当高粱籽粒变黄,穗部籽粒饱满时,即可开始收获,一般收获时间为9月中下旬。
  2. 储藏:收获后要及时晾晒,确保籽粒干燥,晾晒后,将籽粒储藏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防止霉变。

DB15/T 2170-2021《早熟酿造高粱“赤杂109”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与密度、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以确保“赤杂109”早熟酿造高粱的高产、优质,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储藏,提高经济效益,助力我国高粱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