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31-2014,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程——品质与产业发展的核心指南
《DB51/T 1731-2014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程》是确保蜂蜜品质与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指南,详细规定了成熟蜂蜜的生产技术要求,为我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蜂蜜产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蜂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为规范蜂蜜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颁布了《DB51/T 1731-2014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我国蜂蜜产业的持续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
《DB51/T 1731-2014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我国首个针对成熟蜂蜜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规范蜂蜜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蜂蜜品质,推动蜂蜜产业的良性发展,该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从事成熟蜂蜜生产的个人和单位。
成熟蜂蜜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
蜜蜂养殖管理
- 蜂种选择:依据当地气候、蜜源等条件,挑选适应性佳、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蜂种。
- 科学饲养:合理配置蜂群,确保蜂群健康,增强其繁殖能力。
- 蜜源管理:精选丰富多样的蜜源,保障蜂群有充足的营养补给。
蜂蜜采集与加工
- 适时采集:依据蜜源开花情况,适时采集成熟蜂蜜,防止过度采集损害蜂群繁殖。
- 加工工艺:采用低温加工技术,保留蜂蜜的原有营养成分和口感。
- 包装储存: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蜂蜜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
蜂蜜质量检测
- 感官检测:通过观察蜂蜜的颜色、气味、口感等,初步评估蜂蜜的品质。
- 理化检测:检测蜂蜜的酸度、水分、糖分、重金属含量等,确保蜂蜜符合国家标准。
- 微生物检测:检测蜂蜜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含量,保障蜂蜜的安全与卫生。
规程实施的意义
- 提升蜂蜜品质:通过规范生产流程,确保蜂蜜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规范蜂蜜生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蜂蜜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 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蜂蜜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提升产业地位:通过提高蜂蜜品质,增强我国蜂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DB51/T 1731-2014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我国蜂蜜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蜂蜜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