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14/T 2113-2020,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助力品质升级与产业繁荣

团体标准 604
本文深入解析了DB14/T 2113-2020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旨在提升苦荞麦米品质,推动产业发展,规程详细阐述了苦荞麦米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为苦荞麦米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苦荞麦,作为一种蕴含丰富营养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为了规范苦荞麦米的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苦荞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DB14/T 2113-2020),本文将从规程的背景、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解析DB14/T 2113-2020,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助力品质升级与产业繁荣,解析DB14/T 2113-2020,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助力品质升级与产业繁荣,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规程背景

随着公众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苦荞麦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苦荞麦米加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消费者对苦荞麦米的信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DB14/T 2113-2020)。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苦荞麦米的加工、生产、检验和销售。

  2. 技术要求:规程对苦荞麦米的原料、加工工艺、包装、标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1)原料:要求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苦荞麦。

(2)加工工艺:规定了苦荞麦米的加工流程,包括清洗、浸泡、磨浆、蒸煮、干燥、筛选、包装等环节。

(3)包装:要求包装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袋应密封、无破损,防止污染。

(4)标识:规定苦荞麦米产品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

检验方法

规程对苦荞麦米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检验方法。

实施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规范加工工艺,确保苦荞麦米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苦荞麦米加工技术,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水平,推动苦荞麦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保障食品安全:加强苦荞麦米加工环节的监管,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4. 提升品牌形象: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苦荞麦米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DB14/T 2113-2020)的出台,对我国苦荞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苦荞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消费者也应关注苦荞麦米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情况,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