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07-2011 规范引领,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守护生物安全防线

团体标准 602
《DB41/T 707-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旨在保障牛群健康,通过规范的免疫技术筑牢生物安全防线,预防口蹄疫传播,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牛场规模日益壮大,口蹄疫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牛场的经济效益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传播,我国颁布了《DB41/T 707-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的背景、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DB41/T 707-2011 规范引领,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守护生物安全防线,DB41/T 707-2011 规范引领,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守护生物安全防线,2,技术规范,第1张

背景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袭牛、猪、羊等家畜,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给畜牧业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为确保我国牛群的健康和生物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规范》内容

《DB41/T 707-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免疫对象:规范明确了口蹄疫免疫的对象为牛场内的所有牛只,包括牛、犊牛、怀孕牛等。
  2. 免疫程序:规范规定了口蹄疫免疫的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以确保免疫效果。
  3. 免疫疫苗:规范推荐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口蹄疫疫苗,并要求疫苗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免疫监测:规范要求牛场定期对免疫牛只进行抗体检测,以评估免疫效果。
  5. 免疫记录:规范要求牛场建立详细的免疫记录,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免疫效果等,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6. 应急措施:规范针对口蹄疫疫情暴发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保障牛群健康: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传播,降低牛只发病率,保障牛群健康。
  2. 降低经济损失:口蹄疫的暴发会给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实施《规范》有助于降低这种风险。
  3.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口蹄疫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实施《规范》有助于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4. 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免疫技术,有助于提高牛场的管理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1/T 707-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是我国针对口蹄疫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牛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口蹄疫免疫工作,为保障牛群健康、降低经济损失、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政府、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大对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共同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