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追溯技术规范DB4403/T 471解读,新规范引领行业新篇章
《DB4403/T 471-2024》解读标志着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追溯技术规范迈入新阶段,该规范旨在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与安全,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产品来源、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的可追溯性,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更严格的标准和保障。
随着全球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我国正式发布了《DB4403/T 471-2024 跨境商务出口产品追溯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企业和相关部门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多样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追溯难度大、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追溯体系。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相关主体,旨在规范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追溯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追溯体架构
规范明确了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追溯体的架构,包括追溯源头、追溯过程和追溯结果三个层次,追溯源头要求企业建立产品溯源数据库,记录产品从生产、加工到包装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追溯过程要求企业对产品实施全程监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结果要求企业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追溯管理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追溯管理系统,实现追溯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应用,追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采集功能:对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存储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查询和分析。
- 查询功能:提供追溯查询接口,方便消费者和相关机构查询产品信息。
- 分析功能:对追溯数据进行分析,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 应用功能:将追溯数据应用于产品召回、风险预警等方面。
追溯技术要求
规范对追溯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 条码技术:要求产品包装上使用通用条码,便于追溯。
- RFID技术:鼓励企业采用RFID技术,实现产品全流程追溯。
- 区块链技术: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产品追溯,提高追溯的可信度。
-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追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支持。
规范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规范的实施主体包括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相关主体,企业应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监督部门
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追溯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
监督措施
监督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 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落实追溯责任。
- 建立追溯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对追溯工作的重视程度。
《DB4403/T 471-2024 跨境商务出口产品追溯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企业和相关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共同推动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安全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