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389-2015,绿色生态牧区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63/T 1389-2015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旨在推动绿色生态牧区建设,通过规范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农牧区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牧区生活污水问题逐渐显现,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15年正式发布了《DB63/T 1389-2015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深入探讨《指南》的内容,分析其在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深远意义。

DB63/T 1389-2015,绿色生态牧区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B63/T 1389-2015,绿色生态牧区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2,技术规范,第1张

《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规范,旨在为农牧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该指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适用于我国农牧区的实际情况。

《指南》主要内容

农牧区生活污水特点

《指南》首先详细阐述了农牧区生活污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污染物浓度较高,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氮、磷等。
  2. 水量波动大,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显著。
  3. 处理难度较大,部分污染物难以降解。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农牧区生活污水的特点,《指南》提出了多种处理工艺,包括:

  1. 物理处理:采用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
  2. 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 化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化学氧化等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4. 深度处理: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处理技术,进一步净化污水。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

《指南》对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1. 合理确定处理规模,满足农牧区居民生活需求。
  2. 科学布局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3. 注重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益。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指南》对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1. 加强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处理效果。
  2. 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3. 提高运行人员素质,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指南》的意义与应用

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安全

《指南》的实施有助于农牧区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降低农村环境污染,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安全。

促进农牧区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牧区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指南》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DB63/T 1389-2015 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我国农牧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的要求,推动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实效,为建设绿色生态牧区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