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级石粉标准DB43/T 699-2012,保障品质,推动畜牧养殖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43/T 699-2012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标准旨在保障饲料级石粉品质,通过规范碳酸钙的生产和使用,提高畜牧养殖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牧产品的安全与品质,DB43/T 699-2012《饲料级石粉(碳酸钙)》作为我国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行业标准,对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生产、加工、检验及销售环节做出了详尽规定,为我国畜牧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

饲料级石粉标准DB43/T 699-2012,保障品质,推动畜牧养殖发展,饲料级石粉标准DB43/T 699-2012,保障品质,推动畜牧养殖发展,2,试验方法,产品品质,第1张

DB43/T 699-2012标准概述

DB43/T 699-2012《饲料级石粉(碳酸钙)》是我国饲料行业的一项关键标准,该标准明确了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生产、加工、检验和销售全过程。

定义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是以天然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经粉碎、筛选、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饲料添加剂。

技术要求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技术要求具体如下:

  1. 外观:应为白色或微粉末状,无结块,无异味。
  2. 有效成分:碳酸钙含量应≥98.0%。
  3. 重金属含量:铅(Pb)≤10mg/kg,汞(Hg)≤1mg/kg,砷(As)≤2mg/kg。
  4. 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10CFU/g,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均不得检出。

试验方法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试验方法包括:

  1. 外观:通过肉眼观察,判断石粉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2. 有效成分测定:采用滴定法或吸收光谱法测定碳酸钙含量。
  3.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吸收光谱法测定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
  4. 微生物指标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

检验规则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检验规则包括:

  1. 生产单位自检:生产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出厂。
  2. 用户抽检:用户有权对产品进行抽检,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和使用。

包装、标识、运输、储存

  1. 包装: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应采用防潮、防尘、密封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2. 标识:产品包装上应标注“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字样,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标注相应的质量等级。
  3. 运输: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污染。
  4. 储存: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在畜牧养殖中具有以下作用:

  1. 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的物理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2. 补充钙质:富含钙质,为畜禽提供充足的钙源,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3. 调节肠道环境:调节肠道环境,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率。
  4. 提高产品品质:提高畜牧产品品质,如牛奶、鸡蛋等。

DB43/T 699-2012《饲料级石粉(碳酸钙)》作为我国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标准,对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生产、加工、检验和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我国畜牧养殖业提供了有力保障,饲料级石粉(碳酸钙)在畜牧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补充钙质、调节肠道环境和提高产品品质,我们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保饲料级石粉(碳酸钙)的质量,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