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未来应用展望

团体标准 602
《DB61/T 1785-2023 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解读了针对小麦抗吸浆虫的鉴定技术规范,分析了其应用前景,规范详细介绍了鉴定流程、方法与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保障小麦产量与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随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小麦吸浆虫作为一种关键的农业害虫,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有效遏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61/T 1785-2023 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的内容,并探讨其在小麦抗吸浆虫鉴定领域的应用前景。

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未来应用展望,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未来应用展望,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DB61/T 1785-2023 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的地方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小麦抗吸浆虫鉴定的方法、鉴定标准、试验程序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规范》主要内容

鉴定方法

《规范》中明确了两种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方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

  1. 田间自然鉴定法:在小麦生长周期内,观察小麦植株是否受到吸浆虫的侵害,并根据受害程度进行鉴定。
  2. 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将小麦接种吸浆虫幼虫,观察植株受害情况,并根据受害程度进行鉴定。

鉴定标准

《规范》根据小麦植株受害程度,将小麦抗吸浆虫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高抗、抗、中抗、感、高感。

试验程序

《规范》对小麦抗吸浆虫鉴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试验设计、处理、接种、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环节。

数据处理

《规范》对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数据统计、分析、评价等。

《规范》应用前景

提高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水平

《规范》的发布为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鉴定水平。

促进小麦抗吸浆虫育种

通过《规范》鉴定出具有抗吸浆虫能力的小麦品种,为小麦抗吸浆虫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推广小麦抗吸浆虫防治技术

《规范》的应用有助于推广小麦抗吸浆虫防治技术,降低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规范》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B61/T 1785-2023 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小麦抗吸浆虫鉴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鉴定水平,促进育种,推广防治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加大《规范》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其在小麦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本文共计1681字。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