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712-202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解析及实践策略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32/T 4712-2024》是关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新标准,本文解读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其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建设用地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废弃土地的广泛利用,使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峻,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32/T 4712-2024)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DB32/T 4712-202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解析及实践策略研究,DB32/T 4712-202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解析及实践策略研究,2,标准解读,创新,第1张

DB32/T 4712-2024标准概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是我国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的关键技术规范,该标准明确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确定方法、标准值以及相关技术要求,旨在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标准解读

筛选值确定方法

DB32/T 4712-2024标准采纳了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法,即依据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与健康风险的相关性来确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具体方法如下:

  1. 确定污染物:根据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土壤污染历史,确定需关注的污染物种类。
  2. 计算健康风险:依据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暴露途径及暴露时间,计算健康风险。
  3. 确定筛选值:根据健康风险,确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筛选值标准值

DB32/T 4712-2024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值,包括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和健康风险,具体标准值如下:

  1. 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根据污染物种类、土壤类型和健康风险,确定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标准值。
  2. 健康风险:依据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暴露途径和暴露时间,确定健康风险标准值。

相关技术要求

DB32/T 4712-2024标准对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方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2. 土壤分析:采用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土壤分析。
  3. 土壤污染风险评价:根据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健康风险,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价。
  4. 土壤修复治理:根据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修复治理措施。

实施策略探讨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全社会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意义。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强化力度

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技术创新,提高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的效率。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DB32/T 4712-202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的发布,为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