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635-2023标准解析与技术创新
《DB52/T 635-2023》标准解读,对贵州绿茶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革新与提升,旨在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规范生产流程,保障茶叶安全,推动贵州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加工技术的精进显得尤为关键,贵州省近日正式发布《贵州绿茶 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635-2023)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贵州绿茶直条形毛峰茶的加工流程,提升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程背景
贵州绿茶,尤其是直条形毛峰茶,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传统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贵州绿茶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绿茶 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茶叶原料
规程对直条形毛峰茶的原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产地、采摘标准、鲜叶等级等,规定茶叶原料必须来自贵州境内,采摘标准为鲜叶,鲜叶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加工工艺
规程详细介绍了直条形毛峰茶的加工工艺,包括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筛选、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如摊青时间、杀青温度、揉捻时间等。
- 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摊青时间一般为2-4小时。
-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杀青,温度控制在180-200℃,时间约为30秒。
-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捻成条形,揉捻时间约为20分钟。
- 干燥:采用低温慢烘,温度控制在50-60℃,时间约为2小时。
- 筛选: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碎末。
- 包装: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茶叶品质。
质量要求
规程对直条形毛峰茶的品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要求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长,色泽翠绿;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
检验方法
规程规定了直条形毛峰茶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主要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进行;理化检验主要检测茶叶的水分、灰分、酸碱度等指标。
规程意义
《贵州绿茶 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对贵州绿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规范茶叶加工过程,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 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放心、优质的茶叶。
- 促进贵州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绿茶 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迈向了新的阶段,相信在规程的指导下,贵州绿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