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解读

团体标准 601
《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5404/T 0014-2024》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规范红茶加工流程,此规范旨在提升林芝红茶品质,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林芝红茶凭借其独特的地域特色,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确保林芝红茶加工技术的规范,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自治区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5404/T 0014-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解读,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解读,2,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第1张

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概述

《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5404/T 0014-2024)对林芝红茶的原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林芝红茶加工技术的提升,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原料要求

  1. 林芝红茶的原料应选用林芝地区特有的茶树品种,如林芝大叶种、林芝中叶种等。
  2. 原料茶树应生长在海拔1800-3000米的林芝地区,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3. 原料茶叶应新鲜、无病虫害、无杂质,符合国家茶叶原料标准。

加工工艺

  1. 摘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间在春季。
  2. 晾青: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进行自然晾青,时间约为4-6小时。
  3. 炒青:将晾青后的茶叶进行炒青,炒至茶叶呈绿色,水分含量约为50%。
  4. 揉捻:将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约为15-20分钟。
  5. 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0-70℃,烘干时间约为2-3小时。
  6. 精选: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精选,去除杂质和劣质茶叶。

质量要求

  1. 外观:林芝红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鲜爽。
  2. 内质:林芝红茶汤色红,滋味醇厚,叶底匀整。
  3. 水分:林芝红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8%。
  4. 灰分:林芝红茶灰分含量应控制在6%-8%。
  5. 杂质:林芝红茶杂质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

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如条索、色泽、香气等。
  2. 内质检验:采用感官评价法,对茶叶的滋味、汤色、叶底等进行评价。
  3. 物理检验:采用仪器分析法,对茶叶的水分、灰分等指标进行检测。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1. 包装:林芝红茶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规格应符合国家标准。
  2. 标签:标签应清晰、完整,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
  3. 运输:林芝红茶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光直射。
  4. 储存:林芝红茶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潮湿、高温、光照。

《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5404/T 0014-2024)的发布,标志着林芝红茶加工技术迈向了规范化、标准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林芝红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规范化的指导下,林芝红茶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