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34/T 4607-2023 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我国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介绍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旨在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猕猴桃产业的迅猛发展,猕猴桃溃疡病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DB34/T 4607-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2023版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023版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的省级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规范防控措施,增强猕猴桃产业的抗病力,确保猕猴桃产品的质量安全。 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体、症状表现、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2. 明确了防控原则,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倡导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和强化栽培管理等措施。
  3. 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4. 规定了病害监测与调查的方法、频率及报告制度。
  5. 针对病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恢复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

规程解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应强化栽培管理,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通过农业、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农业防治

  1. 合理规划种植区域,避免在历史重病区种植,降低病害风险。
  2.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保持土壤松软,增强植株抗病力。
  3. 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等病源,减少病害传播。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原菌数量。
  2. 利用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源农药,抑制病原菌生长。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
  2.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监测与调查

  1. 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株。
  2. 建立病害调查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病害发生情况。

规程应用

DB34/T 4607-2023《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高猕猴桃产业抗病能力,降低溃疡病发生率。
  2. 规范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障猕猴桃质量安全。
  3. 促进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

《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对保障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认识规程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防控,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