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与评价技术规范,引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DB12/T 1324-2024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2/T 1324-2024》规范海洋牧场浅滩资源养护,为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海洋生态平衡与经济共赢。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牧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海洋资源养护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为了更有效地指导海洋牧场资源的养护工作,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12/T 1324-2024 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与评价技术规范,引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DB12/T 1324-2024指南,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与评价技术规范,引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DB12/T 1324-2024指南,2,技术规范,第1张

《DB12/T 1324-2024 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是我国针对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制定的一项技术性文件,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海洋牧场资源养护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旨在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原则

《DB12/T 1324-2024》明确了海洋牧场资源养护调查与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调查与评价方法需科学合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全面性:调查与评价应全面、系统地反映海洋牧场资源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养护效果。
  3. 可比性:调查与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进行比较。
  4. 实用性:调查与评价结果应具有实用性,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调查与评价方法

  1. 海洋牧场资源现状调查:包括海洋牧场面积、底质类型、生物种类、生物量、水质、底质等。
  2. 海洋牧场资源变化趋势调查:通过长期监测,分析海洋牧场资源的变化趋势。
  3. 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根据调查数据,运用相关指标体系对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

《DB12/T 1324-2024》建立了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水质、底质等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

  1. 生物多样性指标:反映海洋牧场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2. 生物量指标:反映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丰裕程度。
  3. 水质指标:反映海洋牧场水质状况。
  4. 底质指标:反映海洋牧场底质状况。

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应作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优化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措施提供参考。

技术规范的意义

推动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工作规范化

《DB12/T 1324-2024》的颁布,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可以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提供决策依据

评价结果为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措施,提高资源养护效果。

《DB12/T 1324-2024 浅滩型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的颁布,对于推动我国海洋牧场资源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为我国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