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新标准引领绿色养殖革命
《DB37/4676-2023 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解读,标志着绿色养殖新篇章的开启,该标准强化了对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的规范,旨在提升养殖环境质量,促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兴起,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规范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山东省正式发布了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为海水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海水养殖业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污染,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于2023年发布了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适用范围
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涵盖了海水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养殖活动产生的尾水。
排放要求
-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不超过100mg/L;
- 生化需氧量(BOD5)排放浓度不超过30mg/L;
- 总氮排放浓度不超过15mg/L;
- 总磷排放浓度不超过0.5mg/L;
- 悬浮物排放浓度不超过50mg/L。
排放监测
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监测应按照GB 7418《污水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
处理设施
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前应经过处理,处理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 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处理设施应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确保尾水排放达标;
- 处理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标准实施与违规处理
实施时间
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机构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全省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违规处理
对违反本标准规定排放海水养殖尾水的,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标准意义
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推动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保障海洋生态环境:通过规范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 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海水养殖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尾水处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提升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减少尾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海水养殖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海水养殖企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优化海水养殖产业结构。
DB37/4676-2023《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海水养殖从业者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尾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尾水排放达标,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